【聯合報/蘇詠智】

香港影壇在1980年代流行的是都會喜劇或是成龍式動作片,俊男美女掛帥的浪漫愛情電影已經被認為「老土」、「過時」,連帶在被港片征服的台灣,文藝愛情片的行情也一落千丈,連曾經是代表巨星的林青霞、秦祥林、秦漢等都必須轉型。出人意表的是,居然有唯美派的文藝片在香港異軍突起、賣座突破千萬港幣,引起台灣一堆片商爭購發行權,這部片就是改編自香港著名女作家亦舒原著的「玫瑰的故事」。

提起華人區最知名的言情小說女王,台灣首推瓊瑤,香港則絕對是亦舒,亦舒來自個大家庭、本姓倪,科幻小說名家倪匡正是她的親哥哥,她很年輕就憑出色的文筆獲得重用,替著名的報刊、雜誌擔任娛樂記者,見過一堆大牌紅星,之後曾赴英國留學,返港後又做過編劇、新聞處官員、大飯店公關等,人生十分多采多姿。她筆下的男女感情並非建築在雲裡霧裡的空中樓閣,角色說話、處世大都現實世故,讀來自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快感。「玫瑰的故事」,顧名思義,講述美貌動人的黃玫瑰,雖然追求者不斷,卻經歷情傷而走過滄桑,女主角的分量極重,又需要有亮眼、迷人、從年輕到中年都極令人心動的魅力,除非最風靡影壇的女星,很難勝任,因此搬上大銀幕後由誰來扮演,自然是各方好奇的焦點。

當年的香港,浪漫文藝片並不看好,就算有亦舒名著的號召,也不見得能讓片商充滿信心。最早傳出要拍「玫瑰的故事」,是演而優則製片的徐楓,她的湯臣公司將與其他單位合作拍攝這部影片,相中在影壇紅得發紫的鍾楚紅,鍾楚紅美麗奪目,那時又正年輕卻不失性感、成熟的韻味,確實是許多人心目中完美的「黃玫瑰」。但她自己竟然曾表示,林青霞可能更適合來扮演。林青霞那時事業重心已漸漸移到香港,算是台灣女星西進後發展最成功者之一,明星丰采並未比在台灣拍攝愛情文藝片時黯淡,演技又變得更老練,只是年紀較鍾楚紅稍長,青春的感覺稍缺一些。

鍾楚紅性感亮麗,差一點就要主演「玫瑰的故事」。圖/報系資料照片
鍾楚紅性感亮麗,差一點就要主演「玫瑰的故事」。圖/報系資料照片

周潤發與張曼玉曾赴巴黎拍攝「玫瑰的故事」外景。圖/摘自imdb
周潤發與張曼玉曾赴巴黎拍攝「玫瑰的故事」外景。圖/摘自imdb

正當媒體都在注意鍾楚紅接洽演出「玫瑰的故事」,此時導演定的是香港名影評人舒琪,男主角人選從周潤發、陳百強、張國榮等傳了一輪, 之後出現意外的發展,湯臣並沒有成功談下「玫瑰的故事」版權,由拍完「少女日記」的楊凡洽談成功,接下來主角人選就有異動,一度還差點真的要改成林青霞,剛巧她與秦漢傳舊情復燃,倘若彼此能再攜手,絕對是個噱頭,所以楊凡也不排除林青霞搭檔秦漢。其實林青霞在「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眼中,曾經是她心目中最美麗的女星,數度在文章中表達對林青霞的崇拜、仰慕,且她並非林青霞紅遍台港、東南亞後才被其巨星魅力征服,早在林青霞為了電影處女作「窗外」赴港宣傳,第一次與亦舒見面,她就留下超深刻的印象。

亦舒在文章中描述,自己本來就要到英國念書、行李都還沒整理好,萬般不情願一大早從香港島的家中過海到啟德機場接一位台灣來的新星,雖然早先已在試片室看過「窗外」,覺得林青霞很清秀很孤傲,心中仍是對這被指派的採訪充滿怨氣,只是礙於顏面不得發作。結果一見到林青霞走出機場,一端詳之下,頓時改變心意,感到不虛此行,從此成為忠實的霞迷,只覺得林青霞的漂亮不在五官之間,而是一切皆盡善盡美,即便日後又見到好些絕世美人,仍覺得林青霞最美,慶幸華人娛樂圈好歹有個林青霞。

林青霞美麗飄逸,曾被列入「玫瑰的故事」女主角人選。圖/報系資料照片
林青霞美麗飄逸,曾被列入「玫瑰的故事」女主角人選。圖/報系資料照片

如此美麗的林青霞,扮演亦舒筆下的黃玫瑰,應該是沒得挑剔了吧?但楊凡多年後撰文寫道,自己問過亦舒,該找誰演黃玫瑰最好,她只告訴他一個名字:張曼玉,而且強調張曼玉不管演技如何,光是造型做好、站在鏡頭下,就能讓觀眾看得目不轉睛。那時的張曼玉,才20出頭,仍有可愛的小虎牙,是個標準的偶像美女,接到的角色難度都不算高,也沒人看出她有成為演技派的潛力,楊凡其實和張曼玉也曾有一段緣分,原來她剛從英國回香港,一面在連卡佛百貨童裝部服務,兼差當模特兒,一次被指派到楊凡的攝影工作室面試,楊凡一講這是要拍泳裝,張曼玉直接拒絕、表示自己不拍泳裝,就頭也不回離開。楊凡愣了一下,對她留下深刻印象,推薦施南生這個女孩,新藝城沒有把握住機會,張曼玉後來參加港姐選美,得到亞軍與最上鏡獎,自然而然簽進TVB與關係企業邵氏。

楊凡被亦舒點名張曼玉,也就找了張曼玉,3人碰面時,亦舒極力說服張曼玉接下黃玫瑰這角色,張曼玉到最後願意點頭,只要求片中的床戲、吻戲,她必須在「非主動」的立場。張曼玉那時表示合約、片酬她自己同意,簽了字就可以,楊凡為了禮貌起見,還是打了通電話給邵氏方逸華,方逸華坦言有很多人找張曼玉,她的片酬談得太低,要求加5萬港幣,差點楊凡就要換角,最後在各方好友的建議下,忍痛接受給張曼玉加價,男主角原本敲定周潤發演玫瑰的哥哥、劉德華演與玫瑰有感情的家明,因為後者沒能談妥,索性兩個角色都由前者擔綱。

「玫瑰的故事」曾在港台創下不錯票房。圖/摘自imdb
「玫瑰的故事」曾在港台創下不錯票房。圖/摘自imdb

翻攝自民國75年大華晚報
翻攝自民國75年大華晚報

「玫瑰的故事」紅遍香港,消息立刻傳到台灣,嘉禾等3家公司在爭搶,最後被台灣的學者影業給買下,安排在暑假黃金檔上映,主打年輕學生和情侶。 接下來又出現新的難題,港片當時在台上映一定是國語配音的版本,有時主題曲也連帶會換成國語版,倘若廣東歌沒有一併灌錄國語的版本,可能就會找新的國語歌來取代。「玫瑰的故事」港版主題曲是由甄妮演唱的「最後的玫瑰」,專門為片子打造,在香港的反應很好。甄妮在三廳愛情片最風靡全台的1970年代就是主題曲天后之一,本來若是「最後的玫瑰」由她重唱成國語版,自然是完美的安排,哪知道電影公司談妥和飛碟唱片合作,為「玫瑰的故事」打造新的國語版插曲,因此換成黃鶯鶯一人獻唱的多首歌取代,她的專輯「賭徒」順理成為「玫瑰的故事」國語版原聲帶,其中「留不住的故事」獲選為主題曲。

翻攝自民國75年大華晚報
翻攝自民國75年大華晚報

在「玫瑰的故事」正式在台上映前,已先透過黃鶯鶯淒美的歌聲、搭配片中浪漫唯美的畫面,抓住了女學生和情侶的注意,上映後票房還不差,電影原聲帶也大熱賣,「留不住的故事」至今仍讓人難忘,但楊凡之後修復了「玫瑰的故事」,還找了謝君豪、蔡少芬重新為男女主角配音,國語版卻極難再尋,「留不住的故事」也只能成為資深台灣觀眾的回憶了。


(避邪擋煞)鎳鐵隕石-天鐵大衛星墜25mm(金) 重:15g【吉祥水晶專賣店】編號T90

(避邪擋煞)鎳鐵隕石-天鐵大衛星墜30mm(玫瑰金) 重:21g【吉祥水晶專賣店】編號T88

(強能量隕石)捷克裸石 重32.8g【吉祥水晶專賣店】編號T43

超頂級鈦晶手排 珍藏精選 重61g 【吉祥水晶專賣店】編號S69

招正財招偏財-烏拉圭紫晶片 頂級烏拉圭 重364g【吉祥水晶專賣店】 編號R90

黑曜石龍龜 鎮宅安家 3.83kg【吉祥水晶專賣店】編號P78

黑曜石龍龜 鎮宅安家 3.52kg【吉祥水晶專賣店】編號P77

全美白水晶球 擋煞化圓 直徑24.3mm【吉祥水晶專賣店】編號P66(隨機出貨)


近幾年來,每每談到世界級初創獨角獸,鋒頭幾乎指向美國與中國,歐洲除了4月公開上市的串流音樂龍頭Spotify之外,幾乎沒有第二家可以讓金主秒喊名號的代表。不過,「這種傾斜可能改變,」美國財經雜誌《Forbes指出。

億元級融資今年Q2成長45%,美國、亞洲卻走跌

7月底《富比世》報導,今年上半年歐洲吸金創新高,投資額累計達192億歐元(約合新臺幣6,660億元),尤其是向來鮮少成交的「億元級融資」(mega round),前兩季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26%、45%;反之,美國與亞洲的籌資金額皆走跌。

風險投資機構DN Capital創辦人瑞斯特(Kjartan Rist)觀察,以前由倫敦、巴黎、柏林等一級國際城市主導的創業風氣,已經被英國脫歐公投過關打散。如今,歐洲至少有15座城市共有超過5萬名專業開發者,包括丹麥哥本哈根、西班牙巴塞隆納與葡萄牙裏斯本等邊陲國家首都,皆爭搶聚落中心(hub)地位。

企業累計總價值逾3千億美元,比美國高6個百分點

瑞斯特的看法呼應6月中英國投資銀行GP Bullhound調查結果:第六屆《科技巨企》(Titans of Tech)報告,統計所有2000年以後創立、預估市值達1億美元,而且不計是否公開上市或仍獨立經營的科技獨角獸初創商,在12個月調查期間,歐洲共新增21家獨角獸,比起前一屆的13家成長逾6成。

來自瑞典的Spotify仍是全球最大音樂串流服務商。(美聯社)

歐洲獨角獸十霸,串流音樂龍頭Spotify身價最高

Spotify(已上市)

Adyen(已上市)

Mobileye(已被收購)

Yandex(已上市)

Zalando(已上市)

Supercell(已被收購)

Delivery Hero(已上市)

Skype(已被收購)

UiPath

Farfetch (已上市)

註:資料統計為所有2000年後創立、預估市值達1億美元,且不計是否公開上市或仍獨立經營的科技獨角獸初創商

這是第一大亮點。若把時間拉長,5年來進入榜單的總數達84家,募資金額則是增加9倍,達280億美元。研究團隊採訪幾位初創企業的核心高層時發現,「歐洲產業生態不利初創」的迷思已漸漸打破,證據之一是資金池越來越多。

就以Spotify為例,上市前的機構型金主林林總總超過15家,涵蓋傳統的創投商、投資銀行、避險基金、策略企業夥伴、購併基金(buyout fund)與主權財富基金。此外,報告也指出,具指標性的億元級融資案從前一屆的20場增至32場,顯示金主對歐洲信心越來越強。

另一道足以證明的指標是累計總價值(cumulative valuation),《富比世》指出,它是用來判斷「初創企業的生態系統是否強健」。在調查期間,歐洲初創企業的累計總價值達3,020億美元,成長28%,比美國的20%高出6個百分點,GP Bullhound解讀成:歐洲的生態系統比美國競爭對手更獲肯定。

投資者口味「大人化」,B2B企業用軟體獨角獸增314

第二大亮點是研究團隊細分資金流向後發現,專業金主對初創的期待正在質變。數字顯示,在過去,B2C(企業對消費者)的電商類型初創企業直接接軌行動商機、經營模式容易商業化,往往最快躋身獨角獸之列;不過,近來投資者的口味「大人化」了,更偏好入股B2B(企業對企業)企業用軟體、金融科技。2016年以來,這兩門領域的獨角獸家數分別成長314%、140%,電商僅63%。

這道轉變也反映在公開市場。同樣是4月公開上市,截至7月初,企業雲端視訊商Zoom股價漲幅超過40%,Spotify則約28%。雖然B2C初創商的用戶基礎比B2B大得多,但企業用戶將建置在辦公室的軟體移往雲端,想擺脫傳統軟體商IBM、微軟(Microsoft)與甲骨文(Oracle)產品綁架,是潛力更強大的商機。

其三,舉21家初入榜的新面孔為例,13家專做B2B生意,好比提供企業供應鏈融資服務的綠基(Greensill)、醫學數據分析商BenevolentAI等。數位金融與人工智慧是多數新兵的特徵之一,好比今年1月才篡位成為Fintech之王的德國純網銀N26,到了3月被點對點換匯一哥TransferWise奪權,7月更被瑞典第三方支付商Klarna擠下來。

此外,新人的出身日益多元,邊陲小國也能養出獨角獸,則可能是另一道特徵。若排除已經公開上市或是已經被收購的企業,羅馬尼亞的辦公室自動化軟體商UiPath估值高達70億美元,第一次擠進前10大就空降成為獨角獸之王;葡萄牙的傲視系統(OutSystems)專註線上應用程式、網頁設計,也是風險投資家口袋名單中的熱門人選

「UiPath」的圖片搜尋結果

不過,數位金融與人工智慧雖夯,仍不一定能保證競爭力。報告也列舉5家掉出榜單的初創商,其中最戲劇化的殞落就屬第一代Fintech技術商旺家(Wonga)——成立近12年間辦過5輪融資,募近16千萬美元,2018年底卻因債臺高築破產收攤。

這家設於倫敦的點對點借貸商,靠著精密演算法崛起,金融海嘯期間,緊急小額借貸服務需求猛增,它自創的信用評級系統把關甚嚴,除了初貸額度最高200英鎊(約合新臺幣12000元)、利率僅1%,還會隨著還款行為動態調整,很快就躍升全球短貸龍頭。不過為了擴張,將利率提高到50%而引爆多起詐欺訴訟,最終壓垮營運。

全站熱搜